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人民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9-23 10:41:35 | 23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9-23 10:41:35 来源:人民网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这为我们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强信心、稳预期指明了方向。今年5月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坚持依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传递出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的明确信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动形成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基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支撑的法律制度体系,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经济越发展,就越离不开法治。一个地方的法治化水平越高、营商环境越完善,交易就越安全,企业家的心理预期就越稳定,干事创业也越有动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力就越充沛、越持久。没有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硬件设施再好、招商政策再优惠,也难以吸引更多企业投资经商。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最有效的“定心丸”。在今年2月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离不开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这既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又是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场机会和发展权利”,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将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提供重要保障。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民营企业在投资兴业过程中获得平等法律保护,是其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法治能够确保各类企业在准入条件、经营规则等方面享有实质公平,并监督执法和司法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保护企业合法的经营权利和财产权利。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强化对民营企业的依法平等保护,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让民营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以企业产权为例。“有恒产者有恒心”,企业产权的有效保障和实现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护企业产权,既包括保护物权、债权、股权,也包括保护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印发《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等,依法对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产权加强保护,有效增强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稳定民营企业发展预期提供基本条件。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预期是经营主体对未来的判断,能够直接影响经营主体的经济行为选择。这是因为,企业和企业家对生产与消费活动进行安排时,通常要首先对未来进行预测和判断,然后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作出有效决策并采取相应行动,以更好应对发展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此,稳定预期是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当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环境下,预期稳定,投资者才敢于投资、经营者才会扩大生产、消费者才愿意消费。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经济和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法律秩序,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活动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比如,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要求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这能够有效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稳定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的预期,增强企业家信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