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人民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9-23 10:41:35 | 24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9-23 10:41:35 来源:人民网

  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支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特点,在科技创新领域表现活跃。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以上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2%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国正在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护和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精神、创新活力,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需要看到,创新活动天然伴随着未知风险,向来是“九死一生”。法治化营商环境既是秩序稳定的前提,也具有鼓励和包容创新的作用。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能够助力民营企业有效规避和积极应对创新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挑战。具体来看,一方面,保障经济活动有序开展,为民营企业开展创新实践提供可预期的合法框架,划定清晰“跑道”,减少环境不确定性,进而有效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另一方面,确保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特别是能够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创新成果免受侵犯,为企业持续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也将推动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和包容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不断加强

  在2014年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练好内功、办好自己事,加快市场化改革,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国始终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方面落实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对待、依法平等保护的要求,并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强化法治供给,健全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持续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我国位次大幅提升,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提供了重要制度基础,为民营经济投资兴业和发展壮大提供了有效支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聚焦营商环境立法,持续优化企业经营发展制度环境。立法是法治的基础,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供给,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权益提供法律依据,不断夯实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规则基石。比如,2020年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等,为打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许多省(区、市)也对照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民营经济促进法首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并保障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融资支持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部基础性法律。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效法律依据,有力提升了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聚焦涉企规范执法,着力减轻企业合规经营负担。执法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方式,直接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着眼公平公正,执法机关加强重点领域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基础进一步夯实。在执法标准上,不断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基础上,各地各部门细化量化行政执法行为在范围、幅度等方面的尺度和标准。截至2024年底,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出台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轻处罚的事项清单累计达3952项。在执法方式上,全面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常态化运用,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在执法监督上,各地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手段,“扫码入企”等举措有效增强行政检查规范性;行政复议在纠正行政行为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2024年纠正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和不当行政执法行为6500余件。这些重要举措,依法有效平等保护了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聚焦提升司法质效,以公正司法为企业经营解纷。司法是保障和实现公平竞争法治化的关键一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具有重要作用。公正司法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聚焦提升司法质效,持续努力以公正司法为企业经营解纷,有力提升了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水平。比如,在支持企业退出方面,破产案件办理效率不断提升,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破产案件3万件,盘活资产7900余亿元;加强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建设,企业破产信息核查高效办理,2024年推出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实现9个核查事项一次联办,进一步便利了破产企业信息核查,提高破产处置效率。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7%的企业认为我国法院在解决商业纠纷时公正可靠,在已完成调查的100多个经济体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动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2024年全国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合同纠纷115.3万件,其中涉民营企业纠纷23.4万件,从根源上化解了一批涉企矛盾纠纷。公正司法的持续推进和司法质效的持续提升,既有力保障了各项营商活动依法依规顺利进行,又有效提升了各类经营主体的诚信与合规意识,增强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内驱力。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