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雪莲绽放新时代 团结奋斗谱新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天山儿女引领新疆发展纪实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9-23 09:52:06 | 33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9-23 09:52:06 来源:新华社

  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们围坐畅谈的小院里,“永远跟党走”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就是百姓最直白的心声:只有跟着党,好日子才有奔头!

  万家灯火,映射“国之大者”。天山南北的民生冷暖,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的牵挂。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乌鲁木齐天山区固原巷社区的居民们,清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3年前的悉心关切——

  和一家老少唠家常,问医疗、谈教育;倾听孩子们声情并茂背诵古诗词……小区街巷,居民们簇拥着习近平总书记,依依不舍。

  “总书记始终挂念着新疆各族人民。”古稀之年的阿布来提·吐尔逊回忆起点滴细节,依然感到无比温暖。

  从社区、乡村,到牛羊圈、果园,再到起居室、厨房……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的足迹深入百姓生活方方面面,一件件烟火小事饱含至深的人民情怀。

  发展的目的,最终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时代新疆的发展,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

  2024年,全疆77%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5%、12%,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5.64亿元;“煤改电”二期工程圆满收官,83.68万户居民实现清洁取暖……

  教育是民生大事,凝结着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

  恰逢新学期,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内书声琅琅,现代化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无限活力。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青少年球员和小学生一起体验书法(2023年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昭 摄

  宽敞明亮的校舍墙上,一张合影引人注目:习近平总书记与孩子们的笑脸,在2014年的春天里格外灿烂。

  “长大想做什么?”

  “当一名老师。”

  干脆有力的对话,穿越11年时空,仿佛仍在教室内回响。

  时光飞逝,当年的这些孩子已如同蒲公英的种子,在广阔天地扎下根、开出花。他们有的站上讲台,拿起粉笔传承薪火;有的穿上白大褂,回到村里卫生室守护邻里健康……

  天山南北书声琅琅,丝绸路上桃李芬芳。

  “立德立什么?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进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第一站来到新疆大学,一番话语重心长。

  过去一年,新疆改善1893所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扩优提质;南疆五地州本科高校实现全覆盖、学生净增2.49万人……以立德树人托举美好未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为民族团结凝聚合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

  俯瞰塔克拉玛干沙漠,千里绿色长城锁住黄龙。

  2024年11月28日,随着一株玫瑰花苗被栽入沙土,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实现锁边合龙。

  “经过持续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到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

  绿锁流沙为当代计,生态安全为万世谋。天山南北的绿色,孕育着新生、蕴含着未来。

  指出“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明确“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让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如今,一抹抹绿色向沙漠延伸,牧场上的牛羊点缀在连天碧草间……一幅大美新疆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2014年,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乌鲁木齐洋行清真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殿,与宗教人士亲切交谈。

  “哪年修的?”“能容纳多少人礼拜?”“讲经一次多长时间?”“来的外宾多不多?”……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这座清真寺的来龙去脉和有关情况。

  “作为一种文化,我很注意看宗教方面的著作,宗教在劝人向善方面有很多智慧,有很多有益的阐述。”

  “我相信,新疆广大宗教界人士一定能够深明大义、站稳立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为祖国和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的贡献。”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同20位新疆宗教人士代表座谈,提出殷切期望。

  新征程上,新疆不断促进宗教和睦和谐,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新疆多种宗教和谐并存健康发展。事实充分说明,只有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新疆各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才能不断改善。

  今天的新疆,群英聚天山、携手筑梦想。

  “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鼓舞着更多有志青年奔赴边陲,建功立业。

  从实验室到高原,从特高压电网到云端牧场……多年来,陆续赴新疆服务就业的青年群体人数累计超过10万,其中九成以上服务基层。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