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
“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
“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
浸润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科学回答新疆工作“怎么看、怎么办”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疆发展标注时代方位、指明方向路径。
目标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路径更加清晰。习近平总书记从大局大势着眼,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加以谋划和推进。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进一步完善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这既是对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部署,也蕴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2022年7月,当夏日的阳光洒向生机勃勃的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天山儿女中间。
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4天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沸腾的海洋。披着朝霞出门、踏着星辰返程,为的是多看一看新疆的发展变化,多听一听新疆干部群众的心声,深入调研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贯彻落实。
掌声、笑声、欢呼声激荡久远,很多群众激动得热泪盈眶。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看到天山南北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
2023年8月,在结束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
“党中央关于新疆各项工作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关键要领会到位、落实到位。既要抓实当下,解决好当前发展稳定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有长远谋划,扎实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积极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举旗定向,绘就蓝图。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同心奋斗新征程——“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龙门吊移动抓取、火车汽笛声阵阵响起……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列列中欧班列满载“中国制造”,即将飞驰向西。
在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即将驶离(2024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过去是内陆的一个省份,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就不同了。这里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成为一个核心地带,成为一个枢纽地带。”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来到这里,思虑长远。
乌鲁木齐,这座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在“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的加持下,从亚欧大陆腹地挺进开放前沿,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疆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为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倾注了大量心血,不断谱写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新实践。
依法治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大局稳定。
走进喀什古城,特色民宿、风味餐饮令人目不暇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处处充满热闹的烟火气。
“今天我特地到基层派出所来看一看。”2014年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一早便踏着晨光来到喀什市公安局乃则尔巴格派出所。
了解民警们的训练情况,仔细察看各种装备,观看模拟反恐防暴演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新疆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所做的工作,反复强调要把工作做实做细。
“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健全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工作体系,依法严打严防“三股势力”;全面深化平安新疆建设,有效化解各类风险;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如今,新疆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大街小巷处处都能感受到安宁祥和。
团结稳疆,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回信,就特别感动。”说起8年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如克亚木·麦提赛地记忆犹新。她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库尔班大叔”库尔班·吐鲁木的曾外孙女。
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右一)向参观者介绍展出的照片(2025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希望你们全家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字字饱含深情、温暖人心。
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那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早已深深植入大家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