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城市哈尔墩社区,“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生动展现手足相亲温馨画卷;在阿克苏市王三街,不少店铺都以“一家亲”为名;在伊宁市六星街社区,各族群众用一言一行诠释着“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六星街”……
这是2024年9月27日在新疆塔城市哈尔墩社区拍摄的“邻里节百家宴”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摄
今天的新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安居乐业、团结奋进,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文化润疆,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
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在AR眼镜中重现光彩,唐代“蟠桃子结三千岁”的题记清晰可辨……吐鲁番市交河故城,雅尔湖石窟今年正式对外开放。
千年古城见证,2022年盛夏40摄氏度高温下,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中央大道,进门阙,入城池,感受历史的沧桑。
“真正认识到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到交河故城,习近平总书记言语谆谆。
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文化润疆的春风雨露。
英雄史诗《玛纳斯》有了越来越多的传承人;2024年举办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4.62万余场次;“新疆四史”流动博物馆实现“百县千乡”全覆盖……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玛纳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左)教徒弟演唱《玛纳斯》(2025年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富民兴疆,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亲手为买买提江·吾买尔戴上“七一勋章”。
“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是买买提江·吾买尔初任伊宁县布力开村党支部书记时许下的诺言。勤勤恳恳几十年,贫困的布力开村变成全县排名第一的“富裕村”。
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富民兴疆”,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4年,全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粮食单产跃居全国第一、储气能力全国第一、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速全国第一……“进”的动能不断增强,“新”的质效大幅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
长期建疆,把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播撒在新疆儿女心田。
石河子市,“共和国军垦第一城”。位于市区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再现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每天有不少访客来此感悟兵团精神。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博物馆。在一层大厅,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向总书记汇报。
“你们是从艰苦奋斗中走过来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对大家说。
今天的兵团,维稳戍边能力大幅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各民族团结奋斗基础进一步巩固,不断书写壮丽篇章。
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
阿克苏市,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展示馆墙上,两封落款“习近平”的信,格外引人注目。
2002年,到浙江工作不久的习近平同志就给包括新疆和田在内的8个浙江对口支援地区写了信。2007年刚刚调任上海,习近平同志再次给这8个地区去信,表示将继续给予关心支持。
时间流转,对援疆工作的关心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新时代高质量开展对口援疆工作硕果累累: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援疆新举措、新成果取得成效,19个援疆省市坚持每年将援疆资金总量的80%用于民生……
巍巍天山、壮美昆仑,见证三山两盆间70年沧海桑田。各族群众昂扬奋发,携手唱响建设美丽新疆时代新歌。
情满天山处处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喀什地区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宽阔洁净的柏油路笔直伸展,干净整洁的农家院错落排开……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右)和妻子在打扫庭院(2022年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干部群众。朴实而有力的话,让村民们心中暖意融融。
那时的疏附县,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如今仅在阿亚格曼干村,村集体收入已从2014年的不足10万元跃升至25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4000多元增至2.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