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平市浯口镇卫生院,有一位坚守基层14年的门诊医生王礼花。从怀揣梦想投身乡镇医疗,到恪尽职守守护百姓健康,再到勇挑公共卫生重担,她用医术与奉献诠释着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曾荣获2014年浯口镇卫生先进个人称号,成为当地乡亲们信赖的“健康守门人”。
怀揣初心 扎根艰苦乡镇医疗
“从踏上医学路那天起,我就想为家乡百姓做点实事。”王礼花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乡镇卫生队,彼时这里条件艰苦——医疗设备简陋、专业人才匮乏,但她深知“越是偏远,百姓越需要优质医疗”。

初到卫生院时,她从公共卫生工作起步,负责儿童保健与健康体检指导。意识到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她主动参与各类医疗培训,虚心向前辈请教,深入了解当地疾病特点与居民健康状况,一步步积累临床经验,只为给乡亲们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细致履职 筑牢日常健康防线
在日常门诊中,王礼花始终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头痛脑热的小病,还是急重症,她都耐心倾听诉求、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全力以赴精准诊治。
曾有一次深夜值班,一位脑外伤老人(伴头痛、呕吐症状)被紧急送医,她初步判断可能为脑出血,在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迅速联系上级医院协助转诊,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除了门诊工作,她还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体检,更主动走进村庄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起初村民参与度低,她便改进形式、增加互动、准备实用小奖品,逐渐让乡亲们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如今每场讲座都座无虚席,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健康意识。
勇担重任 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王礼花主动承担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排查工作,每天上门测体温、做登记,一天要跑几十户,督促落实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同时做好核酸采样与“一人一码”健康管理,确保重点人群精准管控。她还曾在高速路口参与返程人员核酸采样,坚守“不漏一人”的防控底线。
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她跟着团队开启“流动接种”模式:提前与村干部沟通摸清需求,将接种点设在村委会、老年协会等便利场所,对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提供入户接种服务。面对村民的顾虑,她耐心解释:“疫苗就像给身体加了层防护罩,自己安全,家人也放心。”
此外,她在慢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肺结核患者随访(每年至少11次,耐药患者随访2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访1年)、卫生协管督导(覆盖村卫生室、学校、公共场所等,每年至少4次)、脱贫户健康服务(年度体检、家庭医生签约、“先诊疗后付费”指导)等工作中均表现突出。尤其针对不愿就医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她逐户与家属及患者沟通,上门体检并提供指导,实现辖区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了肇事肇祸发生率,让乡亲们感受到“医生不仅治病,更关心身心健康”。
砥砺前行 坚守基层医疗初心
14年来,王礼花在乡镇医疗卫生岗位上默默奉献,从未因工作辛苦有过怨言。“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面对荣誉,她始终保持清醒,深知自身不足,仍在坚持学习提升医疗水平。
如今,她依然坚守在基层一线,用医术与爱心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她相信,会有更多医生投身乡镇医疗事业,共同为基层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