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选择,是义无反顾的奔赴;有一种坚守,是扎根异乡的耕耘;有一种幸福,是桃李芬芳的收获。2020年9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热爱,年轻的汪老师告别熟悉的故土---鹰潭市余江区,来到异乡的教育沃土--上饶市余干县梅港乡开启了自己的执教生涯。从村完小—维城小学的三尺讲台到梅港中心小学的育人天地,从初为人师的青涩到独当一面的成熟,从一个娃的母亲到两位孩子的妈妈,她用五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关于责任、成长与奉献的教育故事。
初登教坛时,她被分配到当地一所村完小——维城小学。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虽相对简陋,但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却深深打动了她。作为异乡人,她不仅要克服生活上的诸多不便,更要快速适应乡村教育的节奏。为了摸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她利用课余时间逐一进行家访,在田埂间、农舍旁与家长促膝长谈,拉近了与学生、家长的距离。课堂上,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用温柔的话语、耐心的引导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课后,她主动为学困生辅导功课,牺牲休息时间批改作业、备课研课,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所带班级的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她用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赢得了孩子的喜欢,家长的认可,领导的肯定。

因教学成绩突出、工作表现优异,汪老师被调到中心小学任教。新的环境、更高的要求,成为她成长路上的新起点。她深知,要在更高平台上发光发热,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此,她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经验。她利用课余时间研读教育教学专著,观看优质课例,撰写教学反思,将所学所悟融入日常教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她的课堂既有知识的深度,又有温度,总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化解学习的难点,用充满鼓励的眼神给予学生信心。课后,她既是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也是生活中的知心姐姐,学生们愿意向她倾诉烦恼,分享快乐。无论是校园里的谈心交流,还是线上的耐心答疑,她始终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在中小任教的日子里,汪老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长足进步,先后在学校优质课评比、作业设计评选中获奖,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获得“文明班级”称号。家长们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把孩子交给汪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学生们更是亲切地称呼她为“最美姐姐老师”,课堂上的积极回应、节日里的温馨祝福,都是对她教学工作的最好认可。

在深耕教育事业的同时,汪老师也收获了家庭的幸福。执教五年间,她从一位温柔的母亲升级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兼顾工作与家庭,对她而言是挑战更是动力。清晨,她早早起床照顾年幼的孩子,安顿好家庭后便匆匆赶往学校;傍晚,送走学生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家中,陪伴孩子成长。多少个深夜,在孩子熟睡后,她依然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多少个周末,她放弃休息时间,要么在家陪伴孩子,要么到校为学生辅导。她常说:“学生是我的‘大孩子’,家里的是我的小孩子,他们都是我最珍贵的牵挂。”正是这份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家庭的责任,让她在双重角色中从容前行,用坚韧与担当诠释了新时代女性教师的风采。

五年光阴,初心不改;异乡耕耘,硕果飘香。汪老师用青春和汗水在异乡的教育热土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用爱心和责任浇灌着一朵朵祖国的花朵。从村完小到中心校,从一个娃的妈到两位孩子的妈妈,她在成长中坚守,在坚守中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未来的教育之路,她将继续怀揣初心,砥砺前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绚丽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