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要旨与举措

来源:人民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10-29 10:56:23 | 11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10-29 10:56:23 来源:人民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系统推进涉外法治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这决定了加快推进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实现运用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立法先行,立改废释并举,聚焦我国涉外法治工作中的新实践新要求,抓紧专门性涉外立法,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涉外条款,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提高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行稳致远。

  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这是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一方面要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有利于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使我国在日益扩大的国际“朋友圈”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以法治的确定性、执行性、引领性更好服务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法律法规,深化涉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等。这有利于全面提升依法维护开放安全能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坚定法治自信,推动人类法治文明进步。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离不开积极阐释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念、主张。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鲜明特质,在我国参与国际交往、推动国际合作的实践中展现出时代价值并不断丰富完善,为我国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注入了文化力量。我国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又广泛吸纳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中国特色、融通中外重要涉外法治理论成果,涌现出一系列关于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及其实现路径的方案、机制、体制。比如,国际调解院的成立就是以对话协商方式凝聚各方共识的创新之举。国际调解院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吸收我国推动沙特和伊朗在北京达成和解等典型范例经验,有效填补国际调解领域的机制空白,为完善全球争端解决提供了重要公共产品。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要坚定法治自信,加强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研究,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不断提升我国以法治方式参与并塑造全球治理的能力,助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为国际法治进步作出贡献。

  (作者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