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巡回审判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来源:法治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7-17 15:40:39 | 2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7-17 15:40:39 来源:法治网

国徽高悬,法槌落下。地点不是庄严肃穆的法庭,而是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政府,一起涉及800余户业主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群体性纠纷案件近日在这里进行巡回审判。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沉一线,联动属地政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旁听业主频频点头。这一幕,正是新时代巡回审判焕发强大生命力的生动缩影。

从黄浦江畔到塞上江南,从首都京畿到江南水乡,巡回审判这把司法“金钥匙”,正以灵活多样的姿态解锁基层治理新方式,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上门解纷传递司法温度

“坐堂问案”不是司法的唯一形式,“以脚步丈量民情”的司法传统,在广袤国土上持续焕发新生。巡回审判不仅解纷,更传递着司法的温度与尊严。

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周荆看来,对于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要重视人性化的审判方式,加强调解、巡回就审。怀柔山区,八旬老人赵某身患重病,难以到庭;合议庭驱车近60公里,将法庭“搬”到老人家门口,保障其诉讼权利。密云朱家峪村,一起继承纠纷因房屋归属陷入僵局;合议庭冒雨进村,实地勘验、就地开庭,用脚步丈量出公正的尺度。

“马锡五审判方式”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焕发新时代的光彩。石嘴山市沙湖旅游区门口,四套桌椅搭起简易法庭,游客驾车撞坏景区设施的旅游纠纷就地审理、当庭宣判,围观游客纷纷点赞;在平罗县太沙工业园区的工厂里,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拉开帷幕,现场勘验设备、就地查明技术事实,让企业感受到“零距离”的专业司法保护。“本次巡回审判让企业意识到,在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同时,更要注重依法经营。”银川中院民三庭庭长曾琳巧表示。

审判力量直抵治理末梢

巡回审判的深层价值在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助力基层及时、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化解在当地,让规则共识深入人心。“每一次巡回审判,都在人民群众心里种下一颗信任的种子。”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唐卓青如是说。2023年11月,上海一中院与松江区广富林街道签署合作协议,设立上海中级法院层面第一个巡回审判点,并选取在基层当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以及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民事、行政案件,定期开展巡回审判。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科创企业云集,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增长趋势。今年初,上海一中院与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均在张江科学城设立巡回审判站,更好实现劳动争议就地解决,实现“张江事,张江结”。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嘉定区安亭数字汽车园设立巡回审判站,打通“调裁立审执”全链条,以案释法加强劳动争议前端治理,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实效。

针对物业纠纷这一基层治理痛点,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设立“物业融合(巡回)法庭”,整合司法、行政、行业资源,通过“共性纠纷巡回调解+典型案例巡回审判”的方式,既保障了业主知情权,也为物业企业明确了履行义务标准。“运行以来,住建部门物业投诉量及法院物业纠纷诉讼量大幅下降,辖区小区物业费到位率明显提升。”昆山法院立案庭庭长徐淼将这一成效概括为“两降一升”。当楼上漏水引发邻里争执半年无解时,法官携装饰建材行业专家直奔现场,漏水原因被精准锁定,调解协议当场达成。“法官进社区,矛盾不过夜。”一位社区干部感慨道。

精准施治破解治理痛点

巡回审判的生命力,在于将个案化解转化为治理效能。在矛盾集中的专业领域,巡回审判正成为精准施治的“手术刀”。

针对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划集中管辖增加当事人诉累的难题,银川铁路运输法院在石嘴山、吴忠等地设立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判点,选任当地人民陪审员,让法官沉下去、群众少跑腿。一起扬尘污染行政处罚案在巡回审判点开庭,被告某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出庭应诉,庭审成为生动的环保法治课。审判与行政执法紧密咬合,织就黄河流域生态司法保护网。

专业化审判同样在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落地生根。自2023年起,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定期前往示范区开展巡回审判示范庭,让知识产权“法治公开课”走进园区,走进企业,走进人民群众心中。2024年4月,“西城法院知产法官工作站”在示范区正式揭牌,接地气释法,零距离普法,让创新主体感受到司法护航。一起涉外商标侵权案的巡回审判,不仅厘清了法律争议,更向企业传递出清晰的规则信号。依托“西城法院普法直通车”平台开展的送法进校园、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社区等知产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

巡回审判深入田埂街巷,融入治理脉络,以最贴近大地的姿态,让公平正义扎根于每寸需要它的土壤。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