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方面,还提出要加强备案审查,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细化完善审查标准。同时,强调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充分发挥立法保障改革的作用
落实深化立法领域改革要求,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是高质量推进立法工作的重要要求。
据介绍,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在安排立法项目时,优先考虑实施改革急需制定修改的法律;同时,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立改废释纂和决定,作出统筹性兜底安排,充分发挥立法保障改革的作用。
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方面,计划强调,要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有效实施。
同时,此次立法工作计划还专设“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部分,提出要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统筹立改废释纂,灵活运用决定等多种立法形式,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新立的法律,及时制定。对于立法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探索积累的事项,依法及时作出授权决定或者改革决定。对于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现行法律规定,及时进行修改完善或者依法予以废止。对于相关改革决策已经明确、需要多部法律作出相应修改的事项,可以采取“打包”修法方式一并处理。对于需要分步推进的制度创新举措,可以采取“决定+立法”、“决定+修法”等方式,先依法作出有关决定,再及时部署和推进相关立法修法工作。
计划提出,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完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增强立法调研、座谈、论证、评估、听证等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提高立法质量。
服务保障新时代立法工作,探索区域协同立法
在服务保障新时代立法工作方面,计划提出加强立法工作队伍建设,贯彻“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设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立法工作队伍。
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立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计划要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国家立法“直通车”作用,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对法律草案的意见建议,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计划对深入开展法治理论研究和法治宣传教育作出安排,增进与中国法学会,以及国家高端智库、科研院所等的联系交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深化国际法和涉外法律研究。
此外,计划还提出研究制定关于探索区域协同立法的指导性文件,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联系指导。
研究启动法律清理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清理是立法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通常做法。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专门提出研究启动法律清理工作。
据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曾于1979年、1987年、2009年开展过三次法律清理。为推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根据党中央批准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今年将研究启动法律清理工作。
计划显示,根据相关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并成立工作专班,对法律清理的范围、标准和有关理论问题开展前期研究,提出法律清理工作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实施。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的全面清理,集中、主动、批量解决法律体系内部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