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儿童读物中的不良内容该如何剔除?

来源:法治日报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6-24 14:50:59 | 14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6-24 14:50:59 来源:法治日报

  “对于已上市并被查实含有不良因素的儿童读物,应立即采取强制下架与召回、公开警示、对涉事出版单位、责任编辑、相关负责人等追责处理。”高广童说。

  明确分级阅读标准

  如何净化儿童图书产品内容,确保儿童避免受到不良内容的污染和侵害?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建议,应建立四重事前防范机制:出版社须提交儿童心理专家以及法律专家签署的《内容安全评估报告》;探索应用AI深度审查技术,训练机器识别危害和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内容;建立行业黑名单,多次违规或者严重违规的,永久禁入儿童内容读物领域;设立全国举报电话,接到举报后72小时内启动紧急下架。

  在孙宏艳看来,明确分级阅读标准非常重要。儿童具体可分为0至3岁婴幼儿阶段,4至6岁学前阶段,7至9岁小学低年级,10至12岁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每个阶段差异很大,分级阅读标准能够让孩子读的书符合其认知特点,减少不适合年龄的内容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分级阅读标准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专家从各自视角进行分析研究,比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同时,家长可以结合推荐阅读书目为儿童挑选适合的读物,出版商也可以在书的封面以二维码的形式标注本书的内容以及适合阅读的年龄段。”孙宏艳说。

  受访专家认为,针对儿童的图书从出版到上市,各阶段都需要严格把关。

  孙宏艳说,儿童图书出版前,编辑以及校对人员,需要格外注意内容是否适合该年龄段的儿童,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剔除其中的不良内容,同时可以在正式出版前找部分人来试读。图书出版后,相关部门应当定期抽查,对多次质检出问题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加大处罚力度。

  高广童说:“在协同治理环节,要加强多部门联动执法,由新闻出版、市场监管、教育、网信等多部门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执法与信息共享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举报问题读物;强化行业自律,推动出版行业协会牵头制定行业公约,对成员单位进行培训和监督,形成良性的行业生态。”

  面对“儿童毒物”的威胁,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在选书和阅读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长在买书的时候应和孩子一起去买,帮助孩子区分存在不良价值观内容的书籍;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不合适的情节和内容,也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引导和帮助孩子理解;家长在选书的时候,应重点选择教育部门的推荐读物以及适合该年龄段阅读的读物。”孙宏艳建议。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