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吕海云考入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先后在民三庭、执行局、沙井法庭等一线审判执行部门工作。回忆起办过的案子,有一件让他印象深刻,搬运工李某在工作时摔伤,落下了非常严重的残疾,老板置之不理,工作的企业随后也倒闭了。
为了帮李某拿到赔偿款,吕海云亲力亲为,跑公司、跑银行,最后发现银行流水虽然有记录,但公司跑路,财产毫无线索,账面营收为零,公司法定代表人失踪,案件一时陷入僵局。李某的父母身体不好,他只能靠搬运打零工,受伤后不仅没了收入来源,还面临着巨额医药费。李某情绪非常低落,常常给吕海云打电话询问案件进展。
吕海云为了缓解他的情绪,决定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每周定期将案件的进展情况告诉他。虽然案件一时半会儿没什么进展,但是对于李某而言,这是信任,也是希望。除此之外,吕海云还经常鼓励他好好配合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另一方面,吕海云积极做通李某的代理律师工作,希望律师也积极配合,“毕竟是涉及弱势群体的工伤案件,如果能找到法定代表人,也算给申请人一个交代。”律师听从了他的建议,通过多方打听找到法定代表人新联系方式、租住的地方。“有一天早上,律师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法定代表人回家了,车还停在那里。”早上7点多,吕海云迅速带领法警赶赴现场,法定代表人无处可逃,当场承诺愿意履行法院判决,并尽快将款项赔给李某。之后,李某给吕海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泣不成声……这个电话对于吕海云来说,除了欣慰、开心,更多的是讲不出的自豪感。
进入福永法庭后,吕海云办理的第一个案件是买卖合同纠纷。“开完庭的第一感觉,是原告的证据不足,很多证据都没有原件,证据采信必须要原件来判断事实,当时就觉得这个案子是可以判决驳回诉请的。”在庭后与同事讨论过程中,他发现虽然有些证据没有原件,但原告很多证据之间可以相互印证,能够形成证据链条,于是在草拟判决的过程中,吕海云重新分析证据之间的联系,审视整个案情的事实,及时纠正自己,作出准确的判决。
“案件到了法官这里,事件已经发生了,很难做到百分之百还原,要结合当事人的举证,以及法官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才能对案件作出准确判断。法官必须细致,甚至苛刻到极致才能办好案!”吕海云说。偶尔的细致很容易,但长期细致却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事情。他在工作中几乎细致到了一种极致,一个事情没有弄清楚,他可以坐一晚上去钻研。经过这些年的锻炼,吕海云已成为一名办案好手,每年办结的案件数远超全院人均办案数。
2018年5月的一天,一个快递包裹被送到了吕海云的办公室,拆开包裹,里面竟是面锦旗,上写着“公正司法 秉公办案”。根据快递单上的姓名王某,吕海云搜索了近些年的案卷,原来是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的当事人。
2015年1月,王某进入深圳某科技公司工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之后,王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两倍工资差额,但未获仲裁委支持,后王某诉至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吕海云发现王某提供的证据很难确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再次翻阅案卷,细致敏锐的他在王某提交的照片中发现疑似存在银行交易明细等证据,虽然打印的照片很模糊,但吕海云不言弃,他迅速锁定思路,决定自己跑银行查清事实。
他通过调取银行的交易明细,发现有一个私人账户每个月固定时间转账给王某差不多的金额。公司很狡猾,通过委托中间人来工资转账,吕海云断定这就是工资来源的打款账号。调查过程很曲折,诉讼金额也不大,但王某与公司的劳动关系最终确定下来。最后,法院判决该公司支付王某4万余元。
庭审结束后,王某就回到了老家。案件生效后,吕海云在网上教王某如何足不出户进行网上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执行很顺利,王某很快就收到工资赔偿。由于王某在老家看病,不方便当面感谢法官,于是就有了邮寄锦旗的故事。
“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很小的一个案件,能够帮助到他们,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几万块钱对于老板是小事,对打工者却不是,他们离乡背井就是为了那点血汗钱。”吕海云说道:“出发时未曾想过会攀上怎样的高峰、抵达怎样的终点,我只知道,奋斗就是青春应有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