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仰 2017年04月21日 17:52:57    来源:孙永鲁

【摘要】
       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影响到人民的思想、行为和信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从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追溯,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符合中国国国情,符合中国的文化和伦理。实践也证明,中国的富强繁荣离不开社会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仰,中国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 新媒体,社会主义,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28日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可以产生民族凝聚力,可以对人们的精神和行为进行方向上引导,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增强媒体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媒体的发展既改变社会的生活方式又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新媒体既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又有其复杂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媒体环境下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仰非常必要。  
       一、新媒体环境下思想状态复杂化
       新媒体发展迅猛,形式多样。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在全世界普遍应用,在时间、空间上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交流方式。从最初的无纸化办公的革命,信息传输和浏览的便捷,再到语音和视频的技术突破。一浪高过一浪的新媒体技术推动着人们不得不适应新的交流方式。世界变得很小,人们离得很近,这种状态在仅仅数十年的时间改变着世界。人们在应用中已经快追赶不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在经过电子邮件后,又有了云储存;在经过台式办公后又实现了移动办公;在大数据发展中又迈向智能化。方兴未艾的新媒体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
       新媒体是工具,既传递正能量又能散播负面效应。新媒体也是国家之间斗争的武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的历史,世界也充满了变数。西方国家把新媒体变成推翻他国政权的利器。在非洲北部、在中东、在东欧和亚洲,一些国家利用新媒体技术干涉他国内政,动摇他国政权,发动了一系列导致他国内乱的活动。除此之外,西方国家还利用新媒体技术向他国硬性输出价值观。价值观的迥异是人们行为趋向的根本区别,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不同的行为。西方的价值观会导致所谓“自由”的混乱,恐怖分子的价值观会导致反人类的灾难,中国“和为贵”的价值观会带来世界的和平。西方国家的价值渗透,根本目的是牵制他人,从思想上改变对社会、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认识,从而成为顺从于西方价值观的附庸。
       人们的思想在新媒体的发展中受益,也在新媒体中复杂。新媒体带来新的信息,让人们视野开阔,信息量扩大。人们在接受新媒体时也出现不同的差异。有的思想成熟、价值观稳固,能够应对复杂多样的信息诱惑,有的人可能经不起一些内容的诱惑,出现左右摇摆甚至偏向极端。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利用新媒体发表自己歪曲的价值观和信仰,蛊惑煽动信仰不坚定的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人人是传播者也是受传者,信息、思想能够随时互动交流。在个体与群体的交流中,很容易出现个性化和群体化的价值认同。“风俗在无数代人的相互承接过程中,形成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风气,并对某一社会群体中的所有成员发生影响。”[1]
       二、新媒体有利于信仰重建   
       新媒体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有利于思想整合。新媒体具有两重性,当主导作用占上风时,思想会自然而然达到高度统一;当不占主导时,则会出现思想混乱、复杂多样。在中国发展新媒体必须要适应中国国情,既要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权,又要积极引导新媒体的舆论方向。我国是受儒学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家,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文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伦理规范。我们少宗教信仰,但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和道德标准,社会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相对稳定。在新媒体时代,面对许许多多的信息诱惑和不同价值观的挑衅,许多新生代的新媒体应用者并没有走向极端,而始终奉行着中国传统的美德。改革开放并没有失去我们的文化和道德,新媒体的发展更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云诡波谲。新媒体的发展也要有一定的文化土壤,中国的文化赋予了新媒体新的内涵,这种内涵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和信仰的重建。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充分梳理自己的思想,在多变的世界中坚定中国的自信。
       新媒体要传播正能量,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有了健康的文化土壤,新媒体的成长就不会走偏。中国的发展在世界中异军突起,令世人瞩目。改革开放带来了成就,同时也存在脆弱的地方。尤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协调的。虽然我们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但西方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却时时侵蚀着人们的欲望,动摇了人们的价值观。经济的发展的参差性导致了贫富悬殊,自然形成了贫富阶层。这种阶层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心态的不平衡。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既不是平均,也不是放任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它是在承认合理、适度差距的同时,在尊重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基础上,保护困难群众的公平。[2]随着国家物质的极大丰富,这种不平衡逐渐淡化,人们从改革开放前的温饱走向衣食无忧,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物质的文明带动了精神的文明建设,新媒体技术的突破也是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因此在新媒体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要传播正能量,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新媒体发展有利于树立国家信心,民族信仰,制度自信。在国家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新媒体的水平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我国连续举办了多次国际互联网大会,多次世界媒体峰会,在国际互联网技术和媒体传播方面完全和世界融合。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APEC峰会、G20峰会,参与组建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等等。我国还成功推行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新媒体必将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一系列的国际行为,充分证明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自信的大国。国家的自信来自我们道路的正确和制度的优越,来源于我们不断地改革开放和深化。新媒体在国家制度优越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的建设。因此,社会主义信仰就是我们民族的信仰,如果失去了这个信仰,我们就会重回灾难的深渊,就会亡党亡国,再次丧权辱国,重蹈覆辙。
       三、新媒体环境下坚定社会主义信仰
       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社会主义信仰的培育与建设。社会主义信仰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越性基础上的感知、分享,是信任和尊重,是社会主义公民自身满足的自信和奉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信仰对象 , 集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于 一体的统一体 , 其核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信无疑。[3] 新媒体复杂的环境下,虽然少数人对社会主义信仰某种程度的弱化,但不能成为我们背离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和道路的理由。只有坚定、有效地树立社会主义伟信仰、贯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真正地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才能享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大众的参与度,让全社会共同参与理想、道德和信仰的重塑。
       充分利用新媒体凝心聚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也有自己民族的信仰和民族的文化。但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面,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社会主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要强大自己,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将13亿中国人民团结、凝聚在一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社会主义信仰的基础,社会主义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理论灯塔。在我们的国土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我们的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凝心聚力谋发展。
       充分利用新媒体坚定国民自信。新媒体的发展给我们重树信心带来新的空间,新媒体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新媒体的发展中,人与人之间交流频繁,思想碰撞越来越多,人们在利用新媒体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随着反腐的力度加大,社会的阴暗面逐渐褪色;在全面实现小康的推动下,贫富悬殊逐渐缩小;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人们会越来越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下,国家更有希望,人民更有信心。我们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4]
       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正开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必须重建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未来,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我们的祖国就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主编:《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85页
[2] 任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问题的若干思考,湖南科学学院学报第30卷第3期,2009年3月  
[3] 姜浩,在关注信仰的一般本质中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河北,共产党员2015年第20期
[4]  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新华网2015年02月28 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28/c_1114474084.htm

作者:孙永鲁,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舆论监督行为研究会会长
(此文发表在《祖国》杂志2017年第07期)


[ 责任编辑:中国舆情法治网_中国行为法学会 ]
二维码
主办单位:中国行为法学会   承办: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与传播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  监督电话:010-63377568 18611177212
Copyright @ 2013- www.chinaxwj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与传播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法治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案件举报邮箱:chinanews@chinaxwjd.cn